异常出汗需警惕,中医教你辨汗识病

6

异常出汗需警惕,中医教你辨汗识病

人气:424 时间:2024-10-28 17:14:21

中医认为,汗为心之液,人体津液,随着阳气推动、阳气蒸迫,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。正常的出汗可以调节体湿,排除体内的废物,调节人体阴阳的平衡。而当人体阴阳失衡、脏腑功能失调时则会出现异常的出汗。所以,中医常常根据出汗的时间、部位、多少和特点来判断身体的状况。

图片

一般情况下,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充血性心衰、偏瘫脊柱外伤等都会导致异常出汗,并伴随明显的相应症状。这种情况下,必须及时控制病情,而后多汗情况就能解决。当然,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疾病症状的异常出汗,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。

自汗

无论冬夏,不论早晚,是否活动,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,时不时就出汗,活动的时候尤其明显。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、说话语声较低、食欲差、易感冒等特点,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。

图片

盗汗

睡着出汗,醒来汗止,常常醒来后发现皮肤湿润有汗珠,或床单、衣服汗湿。中医称为“盗汗”。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、心烦、面部发红发热、口咽干燥等特点,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。

图片

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、雪梨等滋阴之品,少吃羊肉、洋葱、葱、姜、蒜等热性食物,也可用沙参、麦冬、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。

黄汗

出的汗呈现黄色,很容易沾染衣服,其中以腋窝处的表现最为明显。在临床上,黄汗可见于黄疸病人。有些时候,一些并无明显黄疸表现的患者也可能出现黄汗的情况。

图片

这种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,比如体内湿热内蕴、肝胆功能失调等。对于出现黄汗的情况,无论是黄疸病人还是无明显黄疸的患者,都需要引起重视,及时就医。

头汗

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,以头面部为主,常不自主出汗。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、胃胀不适、想呕吐、身体发热、舌苔厚而黄腻,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。

图片

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;但若伴有睡眠不实、烦躁不安、易惊吓等表现,应及时就医。此外,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,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,多属于气虚。

半身汗

出汗只在身体的一侧,多见于肌肉萎缩、中风以及截瘫病人。通常来说,汗出常见于健侧,而无汗的半身往往是病变的部位。

图片

出现半身汗的情况,往往是身体发出的重要信号,提示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,可以针对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,及时就医。


手足心汗


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、口咽干燥等,多属于阴虚有热;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,大便不通,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,可服用通便药。


图片

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、牙龈肿痛等,多属于胃热,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,如牛黄清胃丸、清胃黄连丸等。

心窝、胸口汗

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,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、食欲不振、睡眠差、多梦的表现,属于思虑过度,导致心脾虚,可通过适当的运动,如慢跑、太极拳、八段锦等,缓解压力,调节心身。

图片

除上述情况,还有一些出汗表现,如汗液腥臭。正常的汗没有明显的腥臭味,如果汗味腥臭,多与热证或湿热证有关,属肝热,这种情况可通过清淡饮食,或用中药菊花、茵陈等泡水饮用。

图片

如果重病的病人突然大汗淋漓、四肢厥冷、呼吸微弱或大汗、呼吸急促等,则预示着病情的凶险。一旦异常出汗的情况严重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,应及时就医。

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,如有不适,请及时就医,根据医生辨证治疗,对症用药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深圳九味中医门诊部成立于2016年,总部总经营面积近4000㎡,第一分部总经营面积近800㎡,医保定点单位,深圳市规模大、科室齐全的现代化民营中医门诊部,2019年被评为“深圳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”。 门诊部现有职工100余人,其中全职卫生技术人员60余人,高级职称10人(主任医师5名,副主任医师4名,教授1名),省级名中医2名。研究生学历13名,其中博士2名,硕士11名。近期引进深圳市高层次人才(地方级领军人才)1名。有美国针灸执业医师资格证医生3名(可看诊讲英语的外籍患者)。目前,门诊部年门诊量16万余人次,诊室53间,诊疗床180张。本门诊部欲打造为集中医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保健、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现代集团化连锁门诊部。
荣誉资质
荣誉资质
荣誉资质
荣誉资质
抗击疫情
热心公益
学术传播
名医风采

快速预约通道(今日已有56人在线预约)

长按识别 关注九味堂

分享到:

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
发送
给朋友
分享到
朋友圈
分享到
手机QQ
知道了